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

教育與教導

阿囡足兩歲了,也只不過兩歲,不是成人,我們對她並不完全認識,行為我們觀察了很多,但動機或誘因卻是不明,這個是很簡單的道理,因為我們都是外行人,不善於閱讀她的行為。語言表達來說,她字眼有限,加上肢體語言,只能大約表達她自己的意見,卻只是大方向罷了,我們的說話,她只能從我們說話的語氣猜想我們成人的意思。其實冷靜下來,她只是想吃一些我們沒計劃她吃的食物,我們自己呢?我們想她按我們的時間表吃我們策劃的食物,兩者有差距,我們和她都有壓力,我們和她都一起有了臨場的情緒,令問題更加蓋上不利的因素。我雖然嘗試用舊的招數來應付,試圖分散她的注意力,但沒有成功,稍為過度一陣,環境的設置沒有變改,她又記起她原來的意慾和訴求,繼續爭取。我嘗試想帶她到街外走一走,但她已經不肯離開飯枱。我們三個都不懂如何是好,澄媽和工人看著她哭泣了這麼久,都不忍堅持,我因為時間短,沒什麼情緒,但也同意盲目堅持沒太大意義,她不會明白她想吃和我們想她吃是同一個時空的事,我們也不會自覺這是兩件事,當然我們後來會明白七點半她不吃飯是一件獨立事項或事故,她八點半不吃自己飯,要吃我們的又是另外一件事。當是毫無頭緒的我雖然情緒穩定,但也不打算立刻吃飯,一來我想澄媽工人可以吃飯,二來想想吓辦法,三來便是多觀察一吓,結果我想起書籍可能有的協助。我去拿起'兒童心理及幼兒輔導',快速看了數頁行為的描述,我才注意到,她們的世界沒有<不對>,只有<不被接受>,又注意到到些沒有深思熟慮的範疇,例如成人行為前後的一致性,我們的期望,她對不確定的事不定的認證,環境設置等等。實在不是我們自己注意到的那麼簡單,澄媽是感知型的忍者,工具書縱使有前人的智慧和體驗,都不會是她第一選擇,看來只好我自己來先學習,先領悟,再分享。

沒有留言:

某一年的校服

孩子將來會否記得呢?我哋呢一輩男生真係無咩研究。但係時代不同了,這是好睇唔好睇的大問題,對不對?